中醫(yī)古籍
  • 《常見病自測》 二 大便性狀、氣味辨病

    大便的性狀主要是指大便形狀上的變化。正常大便的形狀應該是軟而成形的。主要異常改變有:

    (1)稀糊狀便因為蠕動亢進或分泌增加所致。見于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尤其是急性胃腸炎時。

    (2)米泔樣便像淘米水一樣,含有粘液塊,量較大,見于霍亂和副霍亂病人。

    (3)粘液便正常糞便中可含有少量粘液,但混于糞便中而不明顯。如果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粘液,稱為粘液便。小腸炎證時,粘液混于糞便中;大腸病變造成的粘液便為糞便與粘液不相混合。

    (4)膠凍狀便常為患過敏性結腸炎的病人在腹部絞痛后排出,也可見一些患慢性菌痢的病人。

    (5)細條便如果大便呈細條狀,甚至只有筷子般的粗細,有時上面有一條明顯的溝出現(xiàn),多為腸內占位性病變引起,如腫瘤等。

    (6)球狀便多由于便秘引起,也可由于腸套疊、腸痙攣等引起。

    (7)大便氣味辨病正常糞便中因含有蛋白質分解物——靛基質及糞臭素等而有臭味,肉食者臭味重些,素食者臭味輕些。如果氣味為惡臭,則多見于慢性腸炎、胰腺炎,尤其是胃腸癌潰爛引起。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