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常見病自測》 一 腹部外形辨病

    正常成年人仰臥時腹部對稱而平坦。在一些肥胖人中,腹部多呈圓形凸出,在一些老人或身體偏瘦的人中,腹部會稍向里凹一些。這些變化多與年紀大小,性別差異,發(fā)育營養(yǎng)有關(guān),并不能說是異常。只有當腹部出現(xiàn)較一般情形顯著的膨隆或凹陷,才能認為是病態(tài)的。下面就腹部膨隆和凹陷與疾病關(guān)系進行介紹。

    1.腹部膨隆

    仰臥位狀態(tài)下,腹部明顯凸起稱為腹部膨隆。除了由于過于肥胖和婦女懷孕等生理因素造成外,最常見的原因多為腹腔內(nèi)有大量積水和積氣以及腫物。這種膨隆可為整個腹部膨隆,也可僅腹部的部分膨隆,下面分別向大家進行介紹。

    (1)全腹膨隆這時腹部外形可呈皮球一樣,下面幾種情況可導致這種腹部外形。

    大量的積水 特點是仰臥時,腹部兩側(cè)膨出,形成類似青蛙一樣的肚子,用手左右搖晃腹部,會感覺到其內(nèi)部有許多液體,并發(fā)出聲響。站起來時則下腹明顯凸出,向左或右側(cè)臥位時,則左或右側(cè)腹部明顯膨出。腹部大量積水的形成,可由肝硬化、心衰、腎病、癌癥或結(jié)核引起。

    大量氣體 特點是整個腹部凸起像吹足了氣的氣球一樣,均勻一致,不隨體位變化而變化,用手去敲,會發(fā)出鼓一樣的聲音。這種情況是由于腹腔中氣體產(chǎn)生過多或排氣不暢而引起的。如吃了許多豆類,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最多見的疾病就是與腸有關(guān)的疾病如腸梗阻,腸麻痹等病,往往這時病人會有疼痛,不能排氣(放屁)等癥狀,需立即到醫(yī)院進行減壓處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巨大的腫物 往往能用手感覺到腹腔內(nèi)有異物,最常見的就是婦女巨大的卵巢囊腫,呈進行性的增大,從外表看則是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有報道最大可達25公斤以上,應(yīng)引起女性注意。

    上面介紹了全腹膨隆的情況,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者越來越多,挺著“將軍肚”的人隨處可見,這類因肥胖導致的腹部膨隆,特點是肚臍向里凹陷,與病態(tài)的腹部膨出不同,病態(tài)的腹部膨出者的肚臍也是膨出的,這樣就很簡單地區(qū)別開,而不必緊張了,但肥胖終究不是好事兒,它是許多疾病,最重要是心臟病、高血壓的一個明確誘因。

    (2)局部膨隆局部膨出的原因多為局部積液及積氣,腫瘤,炎性包塊及長在腹壁上的腫物,還有疝的形成。可通過這些異常膨隆的部位不同來加以區(qū)別。

    ①右上腹 右上腹內(nèi)主要有肝臟的存在和膽囊的存在,所以肝膽疾病常會表現(xiàn)為右上腹包塊,如肝腫瘤、肝瘀血腫大,膽囊腫大等。

    ②左上腹 左上腹有膨隆多為脾臟腫大而致,見于血液病,重度心衰,外傷致脾瘀血而致。

    ③左下腹 左下腹膨隆可見于左腎腫大,外傷,結(jié)腸癌等。有時,在許多便秘的人中,左下腹也會有膨出,摸上去感覺到里面有硬物,這是由于很硬的大便由于排出不利而存積在結(jié)腸中,待大便通暢后就會消失,此種情況并不十分少見。

    ④右下腹 右下腹有膨出,可因闌尾膿腫導致,多伴有強烈的疼痛,也可見于腫瘤。

    這里需要和讀者特別說明一下,腹部局部膨出可由腹腔中的腫物和腹壁上的腫物引起。區(qū)別的辦法是在坐起來時,如腫物變小或消失,多半是由腹腔內(nèi)腫物引起來的;如果坐起來腫物更明顯可見,則多數(shù)情況是由腹壁上的腫物引起的。

    不論是全腹膨隆或局部膨隆的出現(xiàn),都應(yīng)引起重視,及時就醫(yī),尤其是那些僅有腹部外形變化而沒有其他感覺時,最應(yīng)警惕的就是一些良性或惡性的腫瘤。

    2.腹部凹陷

    腹部異常明顯的凹陷同樣也是病態(tài)的。

    最常見的是在一些慢性病人,由于長期疾病的折磨,病人極度消瘦,腹部明顯凹陷,嚴重的甚至可從腹部摸到脊椎,預(yù)后極差。另外有腹疝的病人在仰臥時腹部凹陷下去,在站起后,卻反向膨出。

    總之,腹部明顯凹陷,除了本身瘦的原因外,其余情況多會有明顯的癥狀出現(xiàn),腹壁的凹陷只是一種伴隨體征,可以對疾病的診斷提供一個有利的依據(jù)。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