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菌有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及寄生蟲等。其中以革蘭陰性菌多見,約占1/3,如腦膜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克雷伯菌屬、類桿菌屬等。亦可見于革蘭陽性菌,如肺炎球菌、金黃色球菌、鏈球菌及梭狀芽胞桿菌等。流行性出血熱病毒也極易引起。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則較少見。原有糖尿病、肝硬化、惡性腫瘤、燒傷、器官移植、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放射治療或長期留置導管等易于繼發(fā)感染性休克。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菌有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及寄生蟲等。其中以革蘭陰性菌多見,約占1/3,如腦膜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克雷伯菌屬、類桿菌屬等。亦可見于革蘭陽性菌,如肺炎球菌、金黃色球菌、鏈球菌及梭狀芽胞桿菌等。流行性出血熱病毒也極易引起。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則較少見。原有糖尿病、肝硬化、惡性腫瘤、燒傷、器官移植、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放射治療或長期留置導管等易于繼發(fā)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