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有小毒。入胃經(jīng)。
【功效】涌吐痰食。
【臨床應(yīng)用】用于痰涎雍盛,宿食停聚等癥。
瓜蒂苦寒有毒,用于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于涌吐者,用本品與赤小豆為末,香鼓煮汁,溫服以催吐。
此外,本品研末搐鼻,有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瓜蒂、苦丁香(洗凈,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本品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瓜蒂散《金匱要略》:瓜蒂、赤小豆。治胸痞,上脘有宿食者。
【文獻(xiàn)摘錄】《本經(jīng)》:「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別錄》:「療黃疸?!?/p>
《本草綱目》:「吐風(fēng)熱痰涎,治風(fēng)眩頭痛,癲癇喉痹,頭目有濕氣。」
《本草便讀》:「苦寒通于胃腑,吐隔上蓄聚之熱痰?!?/p>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有小毒。入胃經(jīng)。
【功效】涌吐痰食。
【臨床應(yīng)用】用于痰涎雍盛,宿食停聚等癥。
瓜蒂苦寒有毒,用于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于涌吐者,用本品與赤小豆為末,香鼓煮汁,溫服以催吐。
此外,本品研末搐鼻,有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瓜蒂、苦丁香(洗凈,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本品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瓜蒂散《金匱要略》:瓜蒂、赤小豆。治胸痞,上脘有宿食者。
【文獻(xiàn)摘錄】《本經(jīng)》:「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別錄》:「療黃疸?!?/p>
《本草綱目》:「吐風(fēng)熱痰涎,治風(fēng)眩頭痛,癲癇喉痹,頭目有濕氣。」
《本草便讀》:「苦寒通于胃腑,吐隔上蓄聚之熱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