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入肝經(jīng)。
【功效】涼血止血,行血祛瘀。
【臨床應用】1.用于各種出血癥。
茜草涼血而止血,主要用于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病癥,多配合山梔、生地、地榆等藥應用。
2.用于婦女經(jīng)閉,月經(jīng)不調,產(chǎn)后惡露不下及跌撲損傷,關節(jié)疼痛,癰疽初起等癥。
茜草生用能行血祛瘀,凡瘀血阻滯之癥,都可應用。故應用較為廣泛,往往與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皮等藥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茜草炭(炒至外黑內微焦為度,用以止血)、生茜草、茜草根(生用,有行血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茜草藤:又名過山龍,即茜草的莖藤。有活血消腫的功效。能治跌撲損傷、瘡癰腫毒。既可內服,也可取鮮草搗爛外敷。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臨床應用本品時,一般認為生用則行血,炒炭則止血。但現(xiàn)在有人認為生用也有止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