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腸癰,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yīng)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半邊蓮配合應(yīng)用。治毒蛇咬傷,用鮮草二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把,洗凈,搗爛敷換處。
2.用于跌撲損傷、腰痛及腦震蕩等癥。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干草一兩),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燉汁服;用治腦震蕩,可與活血藥如當(dāng)歸、川芎、丹參等配合應(yīng)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wú)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處方用名】鬼針草、盲腸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lè)ā?/p>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腸癰,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yīng)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半邊蓮配合應(yīng)用。治毒蛇咬傷,用鮮草二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把,洗凈,搗爛敷換處。
2.用于跌撲損傷、腰痛及腦震蕩等癥。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干草一兩),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燉汁服;用治腦震蕩,可與活血藥如當(dāng)歸、川芎、丹參等配合應(yīng)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wú)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處方用名】鬼針草、盲腸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