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配合手少陽三焦經(jīng),相為表里。立手中,五穴為中,陰穴從中指起。
中沖二穴(治心腹痛,手掌發(fā)熱,昏悶不省,決人生死)。
勞宮二穴大陵二穴,治心胸氣疼,渾身發(fā)熱等證)。
內(nèi)關(guān)二穴(治心腹脹滿,食物不化等證)。
間使二穴(治寒熱瘧疾,熱多瀉之,寒多補之)。
曲澤二穴(治心氣不足)。
心包絡屬火,在支為戌,在干為癸。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配合手少陽三焦經(jīng),相為表里。立手中,五穴為中,陰穴從中指起。
中沖二穴(治心腹痛,手掌發(fā)熱,昏悶不省,決人生死)。
勞宮二穴大陵二穴,治心胸氣疼,渾身發(fā)熱等證)。
內(nèi)關(guān)二穴(治心腹脹滿,食物不化等證)。
間使二穴(治寒熱瘧疾,熱多瀉之,寒多補之)。
曲澤二穴(治心氣不足)。
心包絡屬火,在支為戌,在干為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