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不寒不熱,半陰半陽者,宜之。
良方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 陳皮(各一兩半) 芍藥(七錢半) 大黃(半兩,煨) 干葛 蒼術 桔梗 升麻(各一兩)當歸 茯苓 白芷(各二兩) 干姜 枳殼(各半錢)
《三因方》有濃樸(半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經(jīng)藥也,五積散加減法,世俗多用之,故收入。蓋欲燥脾胃勝濕和氣,為治瘡之劑,然臨證而不通變,恐未合宜也。
加味當歸飲子(見前)
圣濟總錄金針散治發(fā)背,諸瘡腫。
皂角針(春取一半新,采一半黑者)
上一味不拘多少,曬干為末。食后,酒調(diào)二三錢服。
按∶丹溪曰∶此藥治癰疽,已破未破皆用,直領到潰處,謂當入群隊中用也。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不寒不熱,半陰半陽者,宜之。
良方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 陳皮(各一兩半) 芍藥(七錢半) 大黃(半兩,煨) 干葛 蒼術 桔梗 升麻(各一兩)當歸 茯苓 白芷(各二兩) 干姜 枳殼(各半錢)
《三因方》有濃樸(半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經(jīng)藥也,五積散加減法,世俗多用之,故收入。蓋欲燥脾胃勝濕和氣,為治瘡之劑,然臨證而不通變,恐未合宜也。
加味當歸飲子(見前)
圣濟總錄金針散治發(fā)背,諸瘡腫。
皂角針(春取一半新,采一半黑者)
上一味不拘多少,曬干為末。食后,酒調(diào)二三錢服。
按∶丹溪曰∶此藥治癰疽,已破未破皆用,直領到潰處,謂當入群隊中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