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牡瘧

    【牡瘧之癥】即痰飲之瘧,先寒后熱,寒多熱少,胸前滿(mǎn)悶,欲吐不吐,此涎飲牡瘧之

    【牡瘧之因】風(fēng)寒之邪,伏于心胃界分,不得外出,凝結(jié)痰涎作患,則胸滿(mǎn)惡心之瘧作

    【牡瘧之脈】脈多弦滑,弦主乎瘧,滑主乎痰;滑數(shù)熱痰,沉弦飲結(jié),氣口沉實(shí),食痰

    【牡瘧之治】仲景治以蜀漆散、牡蠣湯,今予推展二條,海石二陳湯、常山草果飲。

    蜀漆散仲景治牡瘧原方,表無(wú)寒邪者。

    蜀漆 云母 龍骨

    牡蠣湯仲景治牡瘧原方,表有寒邪者。

    牡蠣 麻黃 甘草 蜀漆

    四味,以水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溫服,若吐則勿更服。

    海石二陳湯家秘痰疾常方。

    海石 半夏 陳皮 甘草 白茯苓

    胸前飽悶,加草果、蒼術(shù)、濃樸、枳殼。惡寒頭疼,加羌活。

    常山草果飲家秘治食痰之瘧。

    常山 草果 半夏 陳皮 濃樸 熟蒼術(shù) 甘草

    飽悶作痛,加炒萊菔子。腹痛,加枳殼。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