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燥火身腫之癥】喘促氣急,兩脅刺痛,身面浮腫,煩躁不得臥,唇口干燥,小便赤澀,即河間燥傷肺氣,節(jié)齋先喘后腫之癥也。
【燥火身腫之因】時(shí)值燥令,燥火刑金,絕水之源,肺氣焦?jié)M,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氣道閉塞,而燥火腫癥作矣。
【燥火身腫之脈】或見浮數(shù),燥傷于表;或見沉數(shù),燥傷于里;或見躁疾,燥傷于血;【燥火身腫之治】若時(shí)令秋燥,竹葉白虎湯。燥傷于血,清涼飲子。有咳嗽,石膏瀉白散。
竹葉石膏湯
竹葉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清涼飲子
黃芩 黃連薄荷 玄參 當(dāng)歸 芍藥 甘草 山梔 牡丹皮
石膏瀉白散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shí)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燥火身腫之癥】喘促氣急,兩脅刺痛,身面浮腫,煩躁不得臥,唇口干燥,小便赤澀,即河間燥傷肺氣,節(jié)齋先喘后腫之癥也。
【燥火身腫之因】時(shí)值燥令,燥火刑金,絕水之源,肺氣焦?jié)M,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氣道閉塞,而燥火腫癥作矣。
【燥火身腫之脈】或見浮數(shù),燥傷于表;或見沉數(shù),燥傷于里;或見躁疾,燥傷于血;【燥火身腫之治】若時(shí)令秋燥,竹葉白虎湯。燥傷于血,清涼飲子。有咳嗽,石膏瀉白散。
竹葉石膏湯
竹葉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清涼飲子
黃芩 黃連薄荷 玄參 當(dāng)歸 芍藥 甘草 山梔 牡丹皮
石膏瀉白散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