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胃火嘔吐

    【胃火嘔吐之癥】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煩熱,夜臥不寧,口中干渴,二便阻澀,此胃火嘔吐之癥也。

    【胃火嘔吐之因】或惱怒傷肝,肝火時動;或憂思郁結(jié),火起于脾;或過食膏粱,火起于胃;或陰虛火旺,相火上沖,火氣上炎,嘔吐作矣。

    【胃火嘔吐之脈】脈多洪數(shù),左關(guān)洪數(shù),肝膽之火;右關(guān)洪數(shù),火在脾胃;陰火上沖,

    【胃火嘔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湯,合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梔連正氣散。肝火動者,梔連柴胡湯。心火旺者,導(dǎo)赤各半湯。陰虛火旺,四物湯加知柏。

    家秘清胃湯見前章。

    梔連平胃湯即平胃散加山梔、川連。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山梔、川連。

    梔連正氣散

    山梔 黃連 藿香 濃樸 廣皮 半夏 甘草 蒼術(shù) 竹茹 白茯苓

    以上四方,家秘加竹茹,治胃熱嘔吐。

    梔連柴胡湯治肝火嘔吐。

    山梔 黃連 柴胡 黃芩 半夏 廣皮 甘草

    導(dǎo)赤各半湯見心經(jīng)咳嗽門。

    知柏四物湯四物加知母、黃柏。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