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燥火喘逆

    【燥火喘逆之癥】口渴身熱,二便赤澀,喘咳氣逆,面赤唇焦,吐痰難出,此燥火發(fā)喘

    【燥火喘逆之因】燥萬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癥燥火居多。《原病式》敘喘逆熱淫條下,蓋燥火爍人,則諸逆沖上,諸痿喘嘔,諸氣 郁,肺家不寧,喘癥作矣。

    【燥火喘逆之脈】脈多數(shù)大,或見滑數(shù)。右脈數(shù)大,燥火傷氣;左脈滑數(shù),燥火傷血。

    【燥火喘逆之治】栝蔞根湯、知母甘桔湯。脈大口渴,人參白虎湯,調(diào)益元散,大便結(jié)

    栝蔞根湯

    天花粉 麥冬 知母 石膏 甘草

    知母桔甘湯治肺家受燥,咳嗽氣逆。

    知母 石膏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人參白虎湯治胃受燥邪,喘嘔煩渴。

    人參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口渴,加葛根。氣逆,加橘紅。

    涼膈散治燥在上焦,喘咳氣逆。

    黑山梔 黃芩 桔梗 連翹 川連 薄荷 甘草

    以上皆外感喘逆,故不用滋陰。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