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DIC的防治要采取綜合措施,主要原則如下:
1.以嚴重感染引起的DIC為例,及時有效地控制原發(fā)感染病灶,對DIC的防治起著決定性作用。
2.
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素的抗凝效果與AT-Ⅲ相關(guān)。因為AT-Ⅲ是肝素輔助因子,肝素可與AT-Ⅲ的賴氨酸殘基形成復(fù)合物,從而加速AT-Ⅲ對凝血酶的滅活,此外,AT-Ⅲ對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DIC患者原先存在AT-Ⅲ減少或DIC本身引起的AT-Ⅲ減少均會影響肝素的抗凝效果。因此,有人認為,在應(yīng)用肝素以前或同時,如能應(yīng)用AT-Ⅲ制劑,則可提高肝素的抗凝效果。
3.重新建立凝血和纖溶間的動態(tài)平衡DIC時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因此在病情控制或使用肝素治療后,以及在恢復(fù)期可酌情輸入新鮮全血、冰凍血漿或纖維蛋白原等,以利凝血、纖溶間恢復(fù)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