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人群中的Hp感染非常普遍,其發(fā)生年齡較早,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并與不同地域的社會經(jīng)濟,衛(wèi)生狀況和教育程度有關(guān),Soollivoh報道:年齡<20月齡的嬰兒Hp抗體陽性率為15%,21月齡~39月齡為27%,40月齡~60月齡為46%;并且患慢性腹瀉和營養(yǎng)不良的兒童陽性率為53%,明顯高于年齡相匹配的健康對照組(26%):Berkowie等觀察某個弱智學(xué)校學(xué)員的Hp感染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弱智者血清Hp抗體陽性率(60%~80%)明顯高于智力正常者(20%)。但有關(guān)Hp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尚不明了,Marshall(1988)認為家庭成員是Hp感染的直接來源。但在非人的靈長類猴胃中也分離出形態(tài)、DNA組成、超微結(jié)構(gòu)與細胞脂肪酸成分均和Hp相似的彎曲菌,這究竟是自然感染Hp或管理人員的交叉感染尚不能定論。關(guān)于飲水作為傳染源,因為不同的水源飲用生水的習(xí)慣在Hp陽性組和陰性組之間并無顯著差別。關(guān)于傳染途徑,糞-口途徑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徑,有一定根據(jù)。口—口傳染途徑也有報道;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感染尚無一致性的結(jié)論。最近有報告豬和操作生豬肉是感染Hp的危性因素,這似從另一角度去支持糞—口途徑傳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