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種造血干細胞的惡性腫瘤。其特征為骨髓內異常的白細胞(白血病細胞)彌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常侵入周圍血液,使周圍血內白細胞出現(xiàn)量和質的改變。血液白細胞數(shù)量常明顯增多,但有時亦可正常甚至減少。白血病細胞并可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并常導致貧血和出血。
白血病在我國和世界各地都不少見。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死亡率中居第六或第七位。但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惡性腫瘤中,白血病則居第一位。
【分類】
白血病有幾種分類方法。
1.成熟程度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白血癥。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骨髓和周圍血中以異常的原始及早期幼稚細胞為主,原始細胞常超過30%。慢性白血病病程緩慢,骨髓及周圍血中以異常成熟的白細胞為主,伴有幼稚細胞。原始細胞一般不超過10%~15%。
2.根據(jù)增生細胞的類型可分為淋巴細胞性和粒細胞性白血病兩類。結合病情急緩和細胞類型,白血病總的可分為4種基本類型:①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②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③急性粒細胞性白血?。╝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或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④慢性粒細胞性白血?。╟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xiàn)、血像、骨髓像以及治療原則都不相同。急性白血病經(jīng)過治療后可進入緩解期,一般不轉變?yōu)槁浴B园籽『笃诔S屑毙宰?,臨床表現(xiàn)很象急性白血病。
3.根據(jù)周圍血內白細胞的數(shù)量可分為白細胞增多性白血?。ㄖ車獌劝准毎麛?shù)量增多,>15000/μ1)和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ㄖ車獌劝准毎麛?shù)量不增多,甚至減少)。
4.白血病的免疫學分類應用單克隆抗體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白血病細胞的免疫標記可鑒別白血病細胞的來源,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可分為T細胞型,B細胞型,前-B細胞型和無標記細胞型等。
在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見。無論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均以粒細胞性占多數(shù),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次之,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最少見。急性白血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多見于30~50歲。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各種類型的白血病都較多見于男性。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專科學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洌摵喍?,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種造血干細胞的惡性腫瘤。其特征為骨髓內異常的白細胞(白血病細胞)彌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常侵入周圍血液,使周圍血內白細胞出現(xiàn)量和質的改變。血液白細胞數(shù)量常明顯增多,但有時亦可正常甚至減少。白血病細胞并可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并常導致貧血和出血。
白血病在我國和世界各地都不少見。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死亡率中居第六或第七位。但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惡性腫瘤中,白血病則居第一位。
【分類】
白血病有幾種分類方法。
1.成熟程度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白血癥。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骨髓和周圍血中以異常的原始及早期幼稚細胞為主,原始細胞常超過30%。慢性白血病病程緩慢,骨髓及周圍血中以異常成熟的白細胞為主,伴有幼稚細胞。原始細胞一般不超過10%~15%。
2.根據(jù)增生細胞的類型可分為淋巴細胞性和粒細胞性白血病兩類。結合病情急緩和細胞類型,白血病總的可分為4種基本類型:①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②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③急性粒細胞性白血?。╝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或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④慢性粒細胞性白血?。╟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xiàn)、血像、骨髓像以及治療原則都不相同。急性白血病經(jīng)過治療后可進入緩解期,一般不轉變?yōu)槁浴B园籽『笃诔S屑毙宰?,臨床表現(xiàn)很象急性白血病。
3.根據(jù)周圍血內白細胞的數(shù)量可分為白細胞增多性白血?。ㄖ車獌劝准毎麛?shù)量增多,>15000/μ1)和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ㄖ車獌劝准毎麛?shù)量不增多,甚至減少)。
4.白血病的免疫學分類應用單克隆抗體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白血病細胞的免疫標記可鑒別白血病細胞的來源,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可分為T細胞型,B細胞型,前-B細胞型和無標記細胞型等。
在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見。無論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均以粒細胞性占多數(shù),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次之,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最少見。急性白血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多見于30~50歲。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各種類型的白血病都較多見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