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四飲之一。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因飲邪停留于胸膈之間,上迫于肺,肺失肅降所致。主要癥狀為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外形如腫,或兼見頭暈?zāi)垦?,面色黧黑,心下痞堅等。治以溫肺化飲平喘為主,方用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四飲之一。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因飲邪停留于胸膈之間,上迫于肺,肺失肅降所致。主要癥狀為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外形如腫,或兼見頭暈?zāi)垦?,面色黧黑,心下痞堅等。治以溫肺化飲平喘為主,方用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