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證之一。見《治痧要略·紫皰痧》。系痧毒郁遏、毒伏陽明而外潰于皮表、色狀如紫皰,或如圓眼、蠶豆般、潰后流出紫血,內陷一坑。治療時,宜于患者指尖,臂彎或腿彎放至毒血;內服蘇木、澤蘭、金銀花之類,少加牛黃治之。參見痧條。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痧證之一。見《治痧要略·紫皰痧》。系痧毒郁遏、毒伏陽明而外潰于皮表、色狀如紫皰,或如圓眼、蠶豆般、潰后流出紫血,內陷一坑。治療時,宜于患者指尖,臂彎或腿彎放至毒血;內服蘇木、澤蘭、金銀花之類,少加牛黃治之。參見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