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淡竹葉

    作者: 楊時泰

    入藥燒瀝。惟用淡竹一品。其肉薄。節(jié)間有粉。(頌)淡竹今呼水竹。有大小二種。

    汁多而甘。存中言苦竹之外皆淡竹誤。(瀕湖)一種草類。莖如鐵線。葉似嫩稷。長尺余。

    亦名淡竹葉。俗多采利小水。治喉痹等證。神效。卻與此殊。(嘉謨。)氣味辛平甘寒??缮山?。陽中陰也。入足陽明手少陰經(jīng)。主治熱狂煩悶。壯熱頭痛頭風(fēng)。并胸中痰熱??饶嫔蠚狻8摕?。清心益氣。散吐血熱毒。療消渴。利小水。通淋閉。

    味苦寒。所以能清心熱。涼肺清心。祛暑解毒。治小兒煩熱。壯男子胃氣。(能)竹葉陰中微陽。辛平除熱緩脾而益元氣。(潔古東垣)除新久風(fēng)邪之煩熱。止喘促氣勝之上沖。(東垣)煎湯。調(diào)熟棗仁末五錢。臨臥服。治心虛不得眠。同麥冬棗仁遠志丹參茯神丹砂犀角。

    治心經(jīng)蘊熱。虛煩不眠。入白虎湯。治傷寒煩熱。大渴引飲。時行發(fā)黃。竹葉五升。小麥七升。石膏三兩。水斗半。煮七升服。盡劑愈。按熱狂煩悶。與虛煩不同。如入白虎治傷寒煩熱大渴引飲。是熱狂煩悶之類也。如竹葉湯止用竹葉麥冬甘麥姜棗。虛悸加參。少氣力加糯。

    以治產(chǎn)后短氣煩悶。是虛煩之類也。虛煩又有氣血之異。如加味竹葉湯。以阿地易知膏。治妊娠傷寒汗下后熱不除者。是虛在血分也。如竹葉歸湯。參術(shù)并用。止取竹葉麥冬以清產(chǎn)后虛熱??诟勺骺?。惡冷凍飲料食者。是虛在氣分也。繹此即知消渴之用。及壯熱頭風(fēng)吐血熱毒風(fēng)之用。皆由陽中無陰而陽僭。所謂益元氣者。陽中有陰耳。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