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名魚腥草。生下濕地。其葉似荇而腥氣。其狀三角。一邊紅。一邊青。
葉
味辛。氣微溫。有小毒。陰中之陽。入手太陰經(jīng)。治痰熱壅肺。發(fā)而為癰。時吐膿血。又為痔瘡必須之藥。肺主氣。此味辛溫能散。故治痰熱壅肺。肺與大腸為表里。大腸濕熱甚。則為痔瘡。得辛溫之氣。則大腸清寧。治肺癰。用魚腥草搗汁。入年久芥菜鹵。飲之神效。痔瘡腫痛。魚腥草一握。煎湯熏洗。仍以渣敷即愈。多食令人氣喘。發(fā)虛弱。損陽氣。發(fā)香港腳等害。慎之慎之。(仲淳)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名魚腥草。生下濕地。其葉似荇而腥氣。其狀三角。一邊紅。一邊青。
葉
味辛。氣微溫。有小毒。陰中之陽。入手太陰經(jīng)。治痰熱壅肺。發(fā)而為癰。時吐膿血。又為痔瘡必須之藥。肺主氣。此味辛溫能散。故治痰熱壅肺。肺與大腸為表里。大腸濕熱甚。則為痔瘡。得辛溫之氣。則大腸清寧。治肺癰。用魚腥草搗汁。入年久芥菜鹵。飲之神效。痔瘡腫痛。魚腥草一握。煎湯熏洗。仍以渣敷即愈。多食令人氣喘。發(fā)虛弱。損陽氣。發(fā)香港腳等害。慎之慎之。(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