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淫羊藿

    作者: 楊時泰

    (即仙靈脾)江東陜西漢中湖湘間皆有之。生大山中。一根數莖。莖粗如線。高一二尺。一莖二椏。一椏三葉。葉長二三寸。如杏葉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細。齒有微刺。

    氣味甘香辛溫。辛潤腎。甘溫益陽氣??缮山?。陽也。真陽不足者宜之。入手厥陰。

    為補命門三焦要藥。亦入足少陰厥陰。主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本經)丈夫絕陽無子。女人絕陰無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強心力。入補中益氣湯。治氣虛而陽道不興。蓋人自有生以后。一切真陽。

    皆托于后天之氣。用補中加入此味。引之歸元裕陽。還以同升。則真陽乃畢暢也。與白蒺藜甘枸杞蓯蓉五味牛膝山萸同用。為補陽妙劑。

    〔論〕淫羊藿入命門而補真陽。夫腎命真陽即人身之元氣也。凡絕陽絕陰諸病。不本之元氣。何以噓之于既槁乎。至于莖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腎氣虛所致。如能入腎而助元陽。

    即是補腎氣。而腎肝固同治者已。其味甘香。而微有辛溫。甘歸中土。舉水火二氣。由此為權輿。此品正以甘香。故能奏后天之功于絕陽絕陰。不概同于補陽之味。其于人之真陽不足者。既能使天氣達地以噓其枯。而真陽具足者。又能使地氣際天以暢厥用。如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陽之衰敗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須知此味以降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繆氏云。虛陽易舉。強陽不痿。夢遺不止。便赤口干者。并忌。

    〔修治〕以夾刀剪去葉之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兩拌炒。脂盡為度。山藥紫芝為之使。得酒良。(據此是止用葉。必得莖葉俱全。一一如瀕湖所說者乃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張仲景等之說為經,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