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桔梗

    作者: 楊時(shí)泰

    八月采根。如指大。邊白中微黃。有心。味苦而辛??酁閯佟H魺o(wú)心味甜者。薺耳。有一種木梗真同桔梗。只是咬之腥澀不堪為異。

    根苦辛甘平。微溫。味濃氣輕。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分及少陰經(jīng)。兼入足陽(yáng)明經(jīng)。主治喉咽痛。肺熱氣促嗽逆。除鼻塞。清利頭目。口舌生瘡。赤目腫痛。肺部風(fēng)熱。胸膈滯氣及痛。

    療胸脅痛如刀刺。胸腹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下一切氣。(肺金得令則濁氣自下行)破血積氣。消聚痰涎。治肺癰養(yǎng)血排膿。補(bǔ)內(nèi)漏。桔梗利胸中之氣。能開提氣血。蓋中焦為氣所從出之處。如有痰水飲食壓在氣上。惟用桔梗開通壅塞之道。升提其氣上行。能使痰水飲食降下也。干咳嗽。由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苦桔以開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氣郁在大腸。亦宜苦桔開之。后用痢藥。(丹溪)與甘草同行。為舟楫之劑。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潔古)胸中痞滿不通。同枳殼用。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寒實(shí)結(jié)胸。同貝母巴豆用。

    取其溫中消谷破積也。肺癰唾膿。同甘草用。取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bǔ)內(nèi)漏也。少陰咽痛。亦用甘桔。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合用能調(diào)寒熱也。后人通治咽喉口舌諸病。加荊防連翹。名如圣湯。(瀕湖)與牡蠣遠(yuǎn)志同用。療恚怒。與石膏蔥白同用。能升氣于至陰之下。與硝黃同用。能引至胸中至高之分。利五臟腸胃。

    〔論〕桔梗色白。而心微黃。質(zhì)稟金氣。其味先苦后辛?;鹫呷詺w于金。是苦而勝者。正金氣之歸元。乃還而大暢其橫遍之用耳。蓋由辛宣而苦瀉。以至于地。使無(wú)有壅閼。旋歸辛宣者。統(tǒng)其氣化而至于天。故能開提氣血。為諸藥之任載。惟兼升降而盡其功于辛宣。與上升之劑不同。所主咽痛鼻塞肺熱咳逆奔促。乃其專功。至如余證。由其能行上行表。

    使氣血流通耳。海藏謂入足少陰者。以桔梗固氣分藥。而腎為氣之元。苦則至下也。(方書治香港腳劑中。有桔梗。須空心服。益證此味之入腎矣。丹溪云。香港腳濕者。須先升提之。不用升柴。而以此代。其義可思。)桔梗與紫菀。味俱先苦后辛??鄤傩亮?。而紫菀之苦尤勝。

    但桔梗質(zhì)白屬金。從金化火。仍歸于金。是金能用火。金為主也。紫菀色紫屬火。即從火生苦??酁閯俣K之以微金。是火為金用?;鹩种饕病H粼X子止有澀而無(wú)辛。其苦味最勝。則是金從火為用也。

    下虛及怒氣上升。(嵩)又凡氣逆不得下降者。弗用。攻補(bǔ)下焦藥中。勿入。(仲淳)〔修治〕去頭及兩畔附枝。米泔浸一宿。焙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