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見《醫(yī)林改錯》。小兒久病,氣血虧虛而成驚搐。癥見身熱起伏,面頰潮紅,形瘦肉脫,似搐非搐,有時昏迷少氣。治宜健脾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驚,用可保立蘇湯(黃芪、黨參、甘草、白芍、當歸、白術、山萸肉、棗仁、枸杞、破故紙、核桃肉)加減。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見《醫(yī)林改錯》。小兒久病,氣血虧虛而成驚搐。癥見身熱起伏,面頰潮紅,形瘦肉脫,似搐非搐,有時昏迷少氣。治宜健脾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驚,用可保立蘇湯(黃芪、黨參、甘草、白芍、當歸、白術、山萸肉、棗仁、枸杞、破故紙、核桃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