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氣寒。無毒。一名落蘇,處處俱種。有紫黃白數(shù)種,惟黃茄子拯 。主寒熱,去五種癆;若食多,發(fā)痼疾易。生小疥,動大便。自裂茄用之燒灰,堪敷乳成癰綻裂。
苦茄根及枯莖葉煎湯,冬月凍腳瘡可漬。亦追風濕,曾載方書。煮醇酒早晚頻吞,俾腳膝屈伸復舊。蒂用燒灰存性,口吻瘡疥敷差。丹溪云∶茄屬土,故甘。用治瘡毒,悉獲奇效者,甘以緩火意也。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氣寒。無毒。一名落蘇,處處俱種。有紫黃白數(shù)種,惟黃茄子拯 。主寒熱,去五種癆;若食多,發(fā)痼疾易。生小疥,動大便。自裂茄用之燒灰,堪敷乳成癰綻裂。
苦茄根及枯莖葉煎湯,冬月凍腳瘡可漬。亦追風濕,曾載方書。煮醇酒早晚頻吞,俾腳膝屈伸復舊。蒂用燒灰存性,口吻瘡疥敷差。丹溪云∶茄屬土,故甘。用治瘡毒,悉獲奇效者,甘以緩火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