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苦,氣微溫。無毒。稠粘如粥,故名飴糖。系糯或粟熬成,入脾能補虛乏。因色紫類琥珀,方中又謂膠飴。干枯名餳,不入湯藥。和脾潤肺,止渴消痰。建中湯內用之,蓋亦取其甘緩。治喉 魚骨,療誤吞錢環(huán)。中滿莫加,嘔吐切忌。小兒多食,損齒生蟲。丹溪書內曾云,大發(fā)濕中之熱。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苦,氣微溫。無毒。稠粘如粥,故名飴糖。系糯或粟熬成,入脾能補虛乏。因色紫類琥珀,方中又謂膠飴。干枯名餳,不入湯藥。和脾潤肺,止渴消痰。建中湯內用之,蓋亦取其甘緩。治喉 魚骨,療誤吞錢環(huán)。中滿莫加,嘔吐切忌。小兒多食,損齒生蟲。丹溪書內曾云,大發(fā)濕中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