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出《金宗金鑒》卷四十七“脅痛證治”。多因氣血瘀滯,干犯肝經(jīng),或因產(chǎn)后失血過多,肝脈失養(yǎng)所致。古人認為病在左多屬血,在右多屬氣。屬血瘀者痛過于脹,治宜活血祛瘀止痛,方用生化湯去炮姜加延胡索;屬氣滯者,脹過于痛,治宜理氣止痛,方用四君子湯加柴胡、青皮;若因失血過多者,脅痛隱隱,兼見頭暈?zāi)垦6Q等,治以大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肉桂。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出《金宗金鑒》卷四十七“脅痛證治”。多因氣血瘀滯,干犯肝經(jīng),或因產(chǎn)后失血過多,肝脈失養(yǎng)所致。古人認為病在左多屬血,在右多屬氣。屬血瘀者痛過于脹,治宜活血祛瘀止痛,方用生化湯去炮姜加延胡索;屬氣滯者,脹過于痛,治宜理氣止痛,方用四君子湯加柴胡、青皮;若因失血過多者,脅痛隱隱,兼見頭暈?zāi)垦6Q等,治以大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