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或熱或退而后出者,輕。
淡紅滋潤,頭面勻凈而多者,輕。
發(fā)透三日而漸沒者,輕。
頭面不出者,重。
紅紫干燥者,重。
冒風沒早者,重。
熱移大腸變痢者,重。
目睛無神者,不治。
黑暗干枯一出即沒者,不治。
氣喘,心前吸者,不治。
鼻煽口張,撮唇弄舌者,不治。
鼻準青,糞色黑者,不治。
疳瘡色白為胃爛,不治。
喉腫色黑為內陷,不治。
疹之一證比痘尤甚,若調理失宜禍不旋踵。痘由胎毒外邪感觸而發(fā),其情勢多少輕重吉兇自可豫斷;疹雖由感受邪氣而發(fā),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皆在于調養(yǎng)得宜。故必避風寒,節(jié)飲食,斯為至要。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如雞皮之狀,凡遇天行出疹之時,又復重出。若誤食豬肉,則每歲出疹之時,必然痢下膿血。若誤食咸酸,令人咳不止。誤食五辛令人生驚悸。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后方可食肉,才無禁忌。茍或不慎,邪內伏,輕變重,重者死,業(yè)醫(yī)者當囑病家謹守,慎之,戒之。
德按∶秦氏《痘疹折衷》余藏寫本所引湯藥不全,令錄數(shù)方于后。
羌活散
羌活 防風 白芷 荊芥穗 川芎 地骨皮 甘草 連翹 柴胡 牛蒡子 大腹皮。
蘆薈肥兒丸
三棱 莪術 青皮(俱醋炒) 陳神曲 黃連 胡黃連 使君肉 蘆薈 檳榔 香附 陳皮 麥芽 蕪夷 南木香 有癖塊加阿魏 干漆
化慝丸
蕪荑 蘆薈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胡黃連 蝦蟆灰
開豁腠理湯
升麻 葛根 羌活 荊芥 防風 前胡 柴蘇 牛蒡子 陳皮 甘草 桔梗 枳殼
上十二味水煎服。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或熱或退而后出者,輕。
淡紅滋潤,頭面勻凈而多者,輕。
發(fā)透三日而漸沒者,輕。
頭面不出者,重。
紅紫干燥者,重。
冒風沒早者,重。
熱移大腸變痢者,重。
目睛無神者,不治。
黑暗干枯一出即沒者,不治。
氣喘,心前吸者,不治。
鼻煽口張,撮唇弄舌者,不治。
鼻準青,糞色黑者,不治。
疳瘡色白為胃爛,不治。
喉腫色黑為內陷,不治。
疹之一證比痘尤甚,若調理失宜禍不旋踵。痘由胎毒外邪感觸而發(fā),其情勢多少輕重吉兇自可豫斷;疹雖由感受邪氣而發(fā),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皆在于調養(yǎng)得宜。故必避風寒,節(jié)飲食,斯為至要。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如雞皮之狀,凡遇天行出疹之時,又復重出。若誤食豬肉,則每歲出疹之時,必然痢下膿血。若誤食咸酸,令人咳不止。誤食五辛令人生驚悸。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后方可食肉,才無禁忌。茍或不慎,邪內伏,輕變重,重者死,業(yè)醫(yī)者當囑病家謹守,慎之,戒之。
德按∶秦氏《痘疹折衷》余藏寫本所引湯藥不全,令錄數(shù)方于后。
羌活散
羌活 防風 白芷 荊芥穗 川芎 地骨皮 甘草 連翹 柴胡 牛蒡子 大腹皮。
蘆薈肥兒丸
三棱 莪術 青皮(俱醋炒) 陳神曲 黃連 胡黃連 使君肉 蘆薈 檳榔 香附 陳皮 麥芽 蕪夷 南木香 有癖塊加阿魏 干漆
化慝丸
蕪荑 蘆薈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胡黃連 蝦蟆灰
開豁腠理湯
升麻 葛根 羌活 荊芥 防風 前胡 柴蘇 牛蒡子 陳皮 甘草 桔梗 枳殼
上十二味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