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查古籍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味甘性熱。多食發(fā)熱、煩渴、口干、衄血,鮮者尤甚,令即齦腫口痛。
患火病及齒 人,尤忌之。食荔多則醉,以殼浸水飲之即解。荔枝熟時(shí),人未采,則百蟲不敢近,人才采動,鳥、烏、蝙蝠、蟲類無不傷殘之也。故采荔枝者,必日中眾采,一日色變,二日味變,三日色味俱變。若麝香觸之,花實(shí)盡落也。以針刺荔殼數(shù)孔,蜜水浸瓷碗內(nèi),隔湯蒸透,肉滿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