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曰∶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心之變動為憂?!鹅`樞》口問篇曰∶思憂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本臟篇曰∶心小則易傷以憂。蓋憂則傷神,故傷心也。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于肝則憂,肝勝而侮脾也。《靈樞》本神篇曰∶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脾主中氣,中氣受抑,則生意不伸,故郁而為憂。是心肺脾肝四臟,皆能病憂也。戴復庵云∶七氣致病,雖本一氣,而所以為氣者,隨癥而變。如憂傷肝,肝屬木,憂則氣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憂傷心,心屬火,憂則氣并于心,而肺金受邪。憂傷肺,肺屬金,憂則氣并于肺,而肝木受邪。凡人憂多則氣機不利,胸脅痛。憂多則水濕凝滯,周身走痛,或關節(jié)痛,遇陰寒則發(fā)。憂多則熱蓄不散,目瞀,小便赤。憂多則氣虛不能攝涎,動則喘。憂多則血脈蹇滯,四肢無力,能食便紅。憂多則食物不化,噯酸腹?jié)M不能食。目之白睛屬于肺,肺憂郁太過,則肺氣不舒,結成翳障,視物模糊。復有憂極而悲者,傷及心胞之相火。有憂極而恐者,傷及腎中之真水,火不足則光華不能發(fā)越于外,水不足則膏液不能充滿于中,輕則昏 羞澀,重則魚胞鶻眼,補肺安神,最為要法,再令素所親信之人,好言慰勸,使心陽轉動,即喜勝憂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