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齒痛

    作者: 王肯堂

    清胃散治胃火牙痛,或連頭面。

    升麻(五分) 生地黃 牡丹皮 黃連(炒) 當歸(各三分)

    上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清胃散。

    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齒齦潰爛, 連頭面,或惡寒發(fā)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等證,子母并宜服之。若因脾胃氣虛,寒涼克伐,或虛熱上行,口舌生瘡,弄舌發(fā)熱,飲食少思,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流涎齦爛者,用五味異功散。

    〔張渙〕本散治卒齒痛。

    本 白附子 川芎 莽草(各半兩,并搗羅為細末,次用) 青黛 蘆薈 麝香(各一錢,研細)

    上件,都再研勻。每用一字,涂揩患處。

    雄黃丸治小兒牙齒黑蛀,氣息疼痛。

    雄黃(二錢) 麝香(半錢)

    上為細末,軟飯和為梃子。安在牙內(nèi)。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