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葵根

    《中藥大辭典》:龍葵根拼音注音Lónɡ Kuí Gēn出處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茄科植物龍葵,夏、秋采收。

    性味

    《綱目》:"苦微甘,寒,無毒。"

    注意

    《福建民間草藥》:"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

    功能主治

    治痢疾,淋濁,白帶,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①《本草圖經(jīng)》:"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通利小便。"

    ②《綱目》:"療癰疽腫毒,跌撲傷損,消腫散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0.8~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①治痢疾,婦女白帶,男子淋濁:鮮龍葵根八錢至一兩(干的五至八錢),和水煎成半小碗,飯前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睪丸炎:龍葵鮮根、燈籠草各-兩,青皮鴨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湯食蛋。(《泉州本草》)

    ③治風(fēng)牙蟲痛:龍葵根煎湯含漱。(《泉州本草》)

    ④治發(fā)背癰疽成瘡者:龍葵根一兩,麝香一分(研)。先搗龍葵根,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涂于瘡上。(《本草圖經(jīng)》)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龍葵根拼音注音Lónɡ Kuí Gēn英文名Root of Black Nightshade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龍葵。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nigrum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約25-100cm。莖直立,有棱角或不明顯,近無毛或稀被細(xì)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尾⑾卵又寥~柄,通常長2.5-10cm,寬1.5-5.5cm,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波狀粗鋸齒,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蝎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由3-6(-10)朵花組成;花梗長,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2mm,雄蕊5,著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花藥黃色,頂孔向內(nèi);雌蕊1,球形,子房2室,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柱頭圓形。漿果球形,有光澤,直徑約8mm,成熟時黑色;種子多數(shù)扁圓形?;ā⒐?-10月。

    性味

    味苦;性寒

    注意

    《福建民間草藥》:凡虛寒而無實熱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痢疾;淋濁;尿路結(jié)石,白帶,風(fēng)火牙痛,跌打抽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jīng)》: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通利小便。

    2.《綱目》:療癰疽腫毒,跌撲傷損,消腫散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ēn別名薔薇根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uān Mínɡ Shēn別名明參、明沙參、土明參、沙參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川明參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uanmingshen uioloaceum Sheh et Shan采收和儲藏:移栽后于翌年4月上旬,挖取根......
  • 《中國藥典》:川木通拼音注音Chuān Mù Tōnɡ別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
  • 《中國藥典》:川木香別名木香、鐵桿木香、槽子木香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
  • 別名官桂皮[四川]、桂皮來源樟科樟屬植物銀葉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條筋樹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以樹皮入藥。夏至前后采收。炮制剝皮,切成30~6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