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查古籍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味甘咸。性平。無毒。稟石中剛猛之性而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食積不消。留滯臟腑。宿食癥塊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為治驚消痰之品。(兼瀉劑)【前論】湯衡曰。吐痰在木上。以石末摻之。痰即隨木而下。其沉墜之性可知。然只可用之類。
【禁忌】經(jīng)疏曰。凡積滯癥結(jié)。脾胃壯實者可用。虛弱者忌。小兒驚痰。食積實熱。初發(fā)者殊為稠粘為為之【炮制】時珍曰。須堅細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者。無星點者不入藥。后則星點如麩金硝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