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研經(jīng)言》 陰陽附解

    作者: 未知

    《脈經(jīng)》所謂陽附陰、陰附陽者,陰陽謂表里,附謂薄也。陽附陰,即表邪內(nèi)陷之謂;陰附陽,即里邪外乘之謂。病發(fā)于太陽則內(nèi)薄,發(fā)于少陰則外薄,薄而不已必爭。其與交、并之別∶交者表里不厘清,附者表多即里少,里多即表少也;并者表并于里即無表,里并于表即無里,附者里猶帶表,表猶帶里也。至于爭,則薄者將勝矣;將勝者,盡入其境也。表盡入里則陷,故死;里盡入表則出,故生。陰主闔,陽加之則不能容,故脹滿;陽主開,陰加之則虛者泄,故汗出。而其與并有別者,并者已汗出,附而爭者未汗出也??梢娫\熱病總以汗出為佳也。又案∶此時脹滿,必不大便,下之則其死尤速;此時汗之必昏運;補之則其愈遲,補甚亦死。一先一后之間,必列此數(shù)名,其丁寧示人之意切矣。

    《脈經(jīng)》歷集古今眾論,其名稱或隨時代而異,故多有詞異旨同者。此謂薄為附,亦其一端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