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科心得集》 辨捧心癰痰論

    作者: 高秉鈞

    捧心癰,生于人字骨下低陷中,腫堅色白,脈空芤無力,腰痛膚黃面浮。有因脫力中傷,或受傷營衛(wèi)失和而發(fā);有因抑郁傷肝,肝邪乘脾,脾氣不能營運,致氣血留滯而發(fā);亦有因病后臟腑氣衰,營衛(wèi)不能通調而發(fā)。治法宜和營通絡,調養(yǎng)氣血,使之漸漸內消。若至成功出膿,每易成損怯,難以痊愈。

    痰生于中腕穴下,或左或右。初起結核,漸漸腫大,堅硬色白,其病因脈證,與捧心癰相似,治法亦同。此證宜速治,若成功后,膿從嘔吐出者不治。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