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印度菩提樹皮

    《中藥大辭典》:印度菩提樹皮拼音注音Yìn Dù Pú Tí Shù Pí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為??浦参?strong>思維樹的樹皮。

    生境分布

    我國南方有栽培。

    原形態(tài)

    思維樹(《酉陽雜俎》),又名:卑缽羅樹(《大唐西域記》),菩提樹(《酉陽雜俎》),印度波樹、印度菩提樹。

    常綠禿凈大喬木,高達30余米。幼株常附生于其它樹上。樹干有極大的凹凸部,分枝擴展,垂生氣根。葉革質,卵圓形,長10~17厘米,寬7~10厘米,先端驟狹而成一長尾尖,尾長約占葉片長的1/4~1/2,基部截頭形至半心臟形,全緣或微波形,側脈約8對,網脈小而明顯;葉柄長7~10厘米?;ㄐ蛲斜馇蛐?,無柄,成對腋生;基生苞片3~4枚;雄花、癭花和雌花同生于花序托中;雄花花被片3,雄蕊1;雌花花被片5,披針形,花柱側生;癭花似雌花,但子房具粗而長的柄,柱頭不為長圓形。花期11月。

    化學成分

    氣生棍部分含酚類、氨基酸、有機酸和糖類。

    樹皮中含有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本成分有降血糖的作用,還含有樹脂和痕量的生物堿。

    藥理作用

    提取液口服,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血糖作用。樹皮中提出的成分Phytosterolin對兔、小鼠有中樞興奮作用,能增加體溫及氧消耗,并能降低血糖。樹皮的熱水提取物對多種動物的小腸及子宮平滑肌有松弛,解痙作用。能阻斷乙酰膽堿對心血管的作用;預防乙酰膽堿和組織胺引起的豚鼠的哮喘。

    功能主治

    《中國藥植圖鑒》:"樹皮的汁漱口,治牙痛,固齒齦。"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印度菩提樹皮拼音注音Yìn Dù Pú Tí Shù Pí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锲刑針涞臉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religiosa L.

    采收和儲藏:常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3]。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現我國南部各地有引種栽培,多植于寺院、庭園或溫室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印度。

    原形態(tài)

    常綠大喬木,高10-30m。全株無毛;分枝擴展;幼時常附生于其他樹上。單葉互生;葉柄纖細,長6-13cm;葉片革質,三角狀卵圓形,長8-18cm,寬5.5-13cm,先端急尖并延長成長尾狀,基部截形或微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干時有極微小的小瘤體;基生脈3-5條,側脈6-8對,網脈小而明顯。隱頭花序,單生或成對膠生,近球形,成熟時直徑約1cm,基部具苞片3-4枚,無總花梗;雄花、雌花和癭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內;雄花生于花序托內壁近口部,少數,無梗,花被片3枚,雄蕊1;雌花花被片5,花柱側生;癭花似雌花,但較多數,很多花被缺,子房具柄,粗稍長?;ā⒐谌?。

    化學成分

    含樹脂和痕量的生物堿[1],皂甙[2],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蘿卜甙(daucosterol]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提取液口服,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血糖作用。樹皮中提出的成分Phytosterolin對兔、小鼠有中樞興奮作用,能增加體溫及氧消耗,并能降低血糖。

    2. 解痙作用 樹皮的熱水提取物對多種動物的小腸及子宮平滑肌有松弛、解痙作用,能阻斷乙酰膽堿對心血管的作用;預防乙酰膽堿和組織胺引起的豚鼠的哮喘。

    功能主治

    止痛;固齒。主牙痛;牙齒浮動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汁漱口。

    各家論述

    《中國藥植圖鑒》:樹皮的汁漱口,治牙痛,固齒齦。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
  • 《中藥大辭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瘜W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肮δ苤?.....
  • 《中國藥典》: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種子經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性狀本品為幾乎無色或微帶黃色的澄清黏稠液體;氣微;味淡而后微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