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虎咬門主論

    作者: 顧世澄

    虎咬(圖缺)

    雷真君曰∶世人被虎咬傷,血必大出,其傷口實時潰爛,其疼不可當,即用豬肉貼之,隨貼隨化隨易。急用地榆一斤,苦參四兩,三七根三兩,研極細摻之,隨濕隨摻,血即止,痛即定。蓋地榆涼血,苦參止痛,三七止血,合三者之長,故奏功實神。(《秘錄》)。凡人遇虎,不死必傷,傷必潰爛,虎之見人,如貓捕鼠,先有毒涎噴人,人始昏潰。

    陳遠公曰∶人遭虎傷,流血必多。大凡虎傷多在頸項,必有深孔兩個,或四個,其孔一時即化為黑色,急用生豬油塞之。無則用生豬肉填之,隨填隨化,庶不再腐所傷之肉。然后急買地榆半斤為末,敷所傷之處,血即頓止,隨用湯藥以止渴。蓋虎傷流血必多,而虎又有熱毒,直來犯心,故口渴甚,萬不得已可與小便飲之。急投治虎湯∶三七根末、地榆各二兩,黃 、當歸、麥冬、生地各三兩,水十碗煎,恣其飲之,必安然而臥。明日傷處大癢,又一服又臥。如是五日,瘡口生合而愈。(《冰鑒》。此方大補氣血以生肌,用地榆化虎傷之熱毒,用三七根止血斂口,但其藥料不奇,奏功實神。)

    王御曰∶凡虎咬多服生姜汁,或自尿淋洗傷口,又用白礬研細末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