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月蝕疳瘡門主論

    作者: 顧世澄

    王肯堂曰∶月蝕疳瘡,生小兒耳竅之旁,雖曰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風濕熱毒成疳耳。(《準繩》)

    馮魯瞻曰∶若風濕相搏則生耳瘡。更有以手指月,遂使兩耳之后生瘡者,名曰月蝕瘡。及凍耳、蟲傷、撥損之類外因者,并從外治。(《錦囊》)

    周文采曰∶月蝕瘡生于兩耳鼻面,爛及下部諸竅,浸入筋絡(luò)。月中則瘡盛,月末則瘡衰,以其隨月盈虧故名。(《集驗》)

    《心法》曰∶月蝕瘡,又名旋耳瘡,生于耳后縫間,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狀,色紅時流津黃水。由膽脾濕熱所致。

    月蝕疳瘡(圖缺)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