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玉機微義》 論傷寒治誤發(fā)

    作者: 徐彥純

    陳無擇云傷寒發(fā)者蓋不當下而下之熱則乘虛入胃當下而失下則胃熱不得泄二者皆能發(fā)其狀如錦繡赤者易治黑者難治蓋熱毒入胃深也按此謂主于胃因下早下晚之失而生至如陽證誤用熱劑而發(fā)或溫毒便發(fā)者皆宜從脈求其本也仲景云寸脈浮滑者可用瓜蒂散吐之是熱毒蘊于胸膈也又非在胃及虛火之比大抵黑者熱極亢則害承乃制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