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東垣曰能遠視不能近視者陽氣不足陰氣有余也乃氣虛而血盛也血盛者陰火有余氣虛者氣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能近視不能遠視者陽氣有余陰氣不足也乃血虛氣盛血虛氣盛者皆火有余元氣不足火者元氣谷氣真氣之賊也元氣來也徐而和細細如線邪氣來也緊而強如巨川之水不可遏謹按陽氣者猶日火也陰氣者金水也先儒所謂金水內(nèi)明而外暗日火內(nèi)暗而外明者也然人目眼備臟腑五行精華相資而神明故能視即此理之常也雖經(jīng)曰目得血而能視殊不言氣者蓋血得氣為水火之交而能神明之也否則陰虛不能視遠陽乏不能視近是為老人桑榆之漸然學人于目病能求諸此則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