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查古籍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
學術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澹寮三棱煎丸治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京三棱(半斤為末以酒三升銀器內熬成膏)青皮蘿卜子(炒)神曲(炒各二兩)麥(炒三兩)砂(一兩)干漆(炒)杏仁(炒各半兩)上為末以膏子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后溫米飲下導氣丸治諸氣痞塞關膈不通腹脹如鼓大便虛秘青皮(用水蛭炒)莪術(虻蟲炒)三棱(干漆炒)檳榔(斑蝥炒)茱萸(牽牛炒)干姜(KT砂炒)附子(鹽炒)赤芍(川椒炒)胡椒(茴香炒)石菖蒲(桃仁炒)上各銼與所同炒藥熟去水蛭等不用只以青皮等十件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蘇湯下塌腫神應丸治諸蠱毒腹脹(方見積聚門)按此并治積聚導氣散郁之劑也又能入血分謹按以上攻治諸方皆有輕重所宜之制宜對證選用不得少差致有實實虛虛之失也發(fā)明曰禁服論云約方猶約囊也囊滿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氣俱未滿而知約之可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此圣人所以退太過而進不及以平為期也大凡氣味者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是以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余以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至如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近而奇耦制小其服遠而奇耦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矣多則九之少則二之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濃緩則氣味薄下不以耦汗不以奇隨其邪之所在高下淺深輕重虛實影響無間萬舉萬全是謂中行故可為師也假如病大而湯劑小則邪氣少屈而藥力已乏欲不復治其可得乎猶一杯之水救一車薪之火竟不能滅是謂不及故不可為師而可以為工矣小而湯劑大則邪服已盡而藥有余力欲不傷正何所容哉猶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莫之能止是謂太過此又不可以為工是乃粗醫(yī)也三者之論惟中而已過與不及皆為偏廢然而太過尤甚于不及何以明之蓋失之于姑息邪復勝正者止于勞而無益猶可勉而適中或失于苛暴則正氣被傷因而羸瘠者有之危殆者有之滅亡者有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此所謂尤甚也可不戒哉嘗見仲景之書于承氣條下攻里則曰若更衣止后服于桂枝湯后發(fā)表乃云微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本乎軒岐之微旨有所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