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圣惠方曰.肺氣通于鼻.若肺為風(fēng)冷所傷.冷隨氣乘于鼻.故流清涕.宜圣惠菊花散.蓋津液涕唾.得熱則干燥.得冷則流溢也.
張兼善曰.小兒肺臟雍滯.有積熱上攻于腦.則全腦熱.犀角升麻散.肺臟有熱.津液干燥.亦令無涕.木通散.其鼻中 肉.宜千金方.
張渙曰.肺氣通于鼻.氣為陽.若氣受風(fēng)寒.停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津液不收.則多涕.若冷氣久不散.膿涕結(jié)聚.使鼻不聞香臭.則成 鼻.清肺膏.若挾熱.則鼻干.皆能妨害乳食.
薛己曰.風(fēng)邪客肺.鼻塞不利.宜消風(fēng)散、辛夷膏.因驚.仆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異功散.楊氏地黃散加柴、梔.鼻色赤.脾胃實熱也.瀉黃散.微赤.脾經(jīng)虛熱也.異功散加升、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