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圣惠》兒多涎者,風熱壅脾,積聚成涎,即乳食不下,涎沫結實,而生壯熱。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益中氣,而徒去其痰涎,痰涎雖病液,亦元氣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虛脫,余見驚搐壯熱等證,醫(yī)以下痰,小見功效,屢下之,而致夭亡者,屢矣。錢氏治朱監(jiān)簿子五歲,夜發(fā)熱,曉如故。
醫(yī)以鐵粉丸下涎,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錢取白術散(痘渴)一兩,煎三升,任意服。朱疑其瀉。錢曰縱瀉勿怪,但不可下耳!止瀉、治痰、退熱、清神,皆此藥也。又煎三升服,稍盡,愈。第三日又服三升,不渴無涎,投阿膠散(喘嗽)二服,安。
半夏丸
治痰證,若驚搐后風涎潮作,服之神效。
半夏(生用二兩)赤茯苓(去皮)枳殼(制各一兩)風化樸硝(二錢半)上,前三味銼焙為末,入乳缽同樸硝杵勻,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淡姜湯食后臨睡送下。兒小,煮丸如粟谷大。
白附丸
通治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fā)熱,吐瀉心神不安,神效。
南星(二兩)半夏白附子白礬(各一兩)上為細末,姜汁糊丸,如桐子大。一歲兒服八丸,用薄荷湯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于六月六日浸起,曬干又浸,凡九次方用)
膽星天竺丸
治小兒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牛膽南星(一兩)半夏(湯泡,去皮臍,姜汁制)白附子(湯泡,去皮臍。各五錢)天竺黃(三錢)天麻防風(各二錢)辰砂(一錢,另研、水飛)上為末。甘草膏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姜湯化下。
牛蒡子散
治小兒心脾壅熱,多涎。
牛蒡子梔子仁甘草川硝郁金(各半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半錢,同研令勻。不計時候,用薄荷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萬全〕郁金散
治小兒風熱,鎮(zhèn)心壓涎。
郁金(一兩,用皂角二梃,水一碗以來,慢煮郁金令干,用水凈洗、銼)天竺黃馬牙硝甘草(炙。各半兩)朱砂(一分,研)龍腦(一錢,研)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每服半錢,用麥門冬熟水調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小朱砂丸
治小兒眠睡多驚,化風壅痰涎,安神。
朱砂(一兩,別研)天南星(牛膽內制者)人參茯苓珍珠(研)半夏(生姜半兩,同以水煮一二百沸,取出焙干。各秤末半兩)龍腦麝香(各少許)上件同研勻。以水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四五丸,不計時候,煎金銀湯下。
〔張渙〕治小兒多涎,乳食不下,涎不流出者,乃名脾熱多涎,宜。
金朱丹
朱砂(細研、水飛)半夏(湯浸七遍)牛膽南星(各一兩)白茯苓(半兩。三味為末)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金箔(二十片,研)上件,都拌勻,再細研,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乳后。
〔譚氏〕金珠丸
治小兒驚悸心忪,化涎痰,利胸膈煩熱,止咳嗽。
天南星(炮)白礬(焙)半夏(湯浸,七錢)朱砂(研細,各半兩)人參干山藥(各一錢)膩粉(二錢)金箔(十片)上為細末,薄荷汁同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食后,生姜湯下。量力服。
半夏丸
治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半夏(半分,生姜湯洗七遍,去滑)皂角子仁(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姜汁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丸。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劉氏〕消乳痰丸
此方,出禁中,小兒無疾,亦宜常服。
大半夏(半兩,切作頭子大,用蘿卜一個,亦切作頭子大,用水一碗煮,水盡為度,不用蘿卜)人參(二錢半,取末、二錢)上二味,焙干,同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姜湯下,食后服??磧捍笮〖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