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時母恣食啖,熱毒之氣,流入胎中,兒飲其血,是以生而臍腹腫脹,如覺臍四旁有青黑氣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不飲乳者,宜服蔥乳湯。
蔥乳湯
蔥白三四寸,四破之。以乳汁半盞煎灌。一方,蔥生用,搗爛,人乳拌,入兒口內(nèi),再與乳吮,咽下即通。
豆豉膏
黑豆(一勺)田螺(十九個)蔥(一大把)上搗爛。芭蕉汁調(diào),貼臍下。
按∶觀丹溪治鄭廉使之子患淋病,乃因父服下部熱藥,遺毒在胎,留于子之命門而然,以紫雪和黃柏末為丸投之,下如黍如粟者碗許而安,則初生不尿癥,其當審因而處治,不言可知也。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時母恣食啖,熱毒之氣,流入胎中,兒飲其血,是以生而臍腹腫脹,如覺臍四旁有青黑氣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不飲乳者,宜服蔥乳湯。
蔥乳湯
蔥白三四寸,四破之。以乳汁半盞煎灌。一方,蔥生用,搗爛,人乳拌,入兒口內(nèi),再與乳吮,咽下即通。
豆豉膏
黑豆(一勺)田螺(十九個)蔥(一大把)上搗爛。芭蕉汁調(diào),貼臍下。
按∶觀丹溪治鄭廉使之子患淋病,乃因父服下部熱藥,遺毒在胎,留于子之命門而然,以紫雪和黃柏末為丸投之,下如黍如粟者碗許而安,則初生不尿癥,其當審因而處治,不言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