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拾遺》 山黃荊

    作者: 趙學敏

    玉環(huán)志∶葉似楓而有杈,結黑子如胡椒而尖,可屑粉煮食。又有水荊,似藜,結黑子,不可食。翦其枝可以接梨,入藥用山荊。

    消食下氣。

    退管方∶黃荊條所結之子,炙燥為末,五錢一服,黑糖拌,空心陳酒送服。專治痔漏之管,九竅出血∶救生苦?!命S荊有二種,赤者為苦,青者為荊,其木心方,其枝對出,一枝五葉或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作鋸齒。五月時開花紅紫色,成穗,子如胡荽子大,有白膜皮包裹,用其葉搗汁,酒和服二合,立止。

    骨蒸勞熱∶養(yǎng)素園驗方∶六月雪,黃荊子、草、何首烏、當歸、川芎、熟地、白茯苓、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服,有痰加半夏。

    漆瘡∶姚希周經驗方∶烏蛇草不論鮮干,一握,煎湯一洗即愈。

    傷寒發(fā)熱而呃逆者∶回春∶用黃荊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

    杖瘡起疔甲∶黃荊子焙干為末,搽上即開,不用刀刮。

    肝胃痛∶周山人方∶用黃荊子研末和粉作團食,一二次斷根。

    腳蛀∶用氏方∶用黃荊嫩腦葉搗爛罨上即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