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陰黃多緣轉(zhuǎn)屬成,脾濕腎寒兩虧生,溫脾茵陳理中治,溫腎茵陳四逆靈。
【注】陰黃者,乃脾濕、腎寒,兩虛而成,此最為危候。溫脾去黃,以理中湯加茵陳主之;溫腎去黃,以茵陳四逆湯主之。
茵陳理中湯(方見理中湯加茵陳)
茵陳四逆湯
附子(制) 干姜 茵陳蒿 甘草(炙)
水煎服。
【方歌】茵陳四逆湯,附子共干姜,茵陳炙甘草,黃消病漸康。
(公元 1529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二卷。闡述傷科的病癥治療,凡方藥、手法、用具等,都有詳細(xì)的記述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陰黃多緣轉(zhuǎn)屬成,脾濕腎寒兩虧生,溫脾茵陳理中治,溫腎茵陳四逆靈。
【注】陰黃者,乃脾濕、腎寒,兩虛而成,此最為危候。溫脾去黃,以理中湯加茵陳主之;溫腎去黃,以茵陳四逆湯主之。
茵陳理中湯(方見理中湯加茵陳)
茵陳四逆湯
附子(制) 干姜 茵陳蒿 甘草(炙)
水煎服。
【方歌】茵陳四逆湯,附子共干姜,茵陳炙甘草,黃消病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