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榿木、旱冬瓜樹、水冬瓜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蒙自榿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貴州草藥》
為樺木料植物旱冬瓜的樹皮。全年可采,切碎曬干。
生于山坡林中,路邊、河邊等陰濕的地方。分布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落葉喬木,高約10米。枝條有棱,樹皮粗糙,幼枝有黃色短柔毛,葉近革質(zhì),倒卵形、卵形、寬橢圓形或長卵彤,長4~16厘米,寬2.5~10厘米,邊緣近全緣或有細鋸齒,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側(cè)脈8~16對;葉柄長1~2.5厘米。花單性,雄花為柔荑花序,多數(shù),下垂。果序極多數(shù),排列成圓錐狀;果苞木質(zhì),長約4毫米,先端5淺裂;翅果長約2毫米,膜質(zhì)翅寬為果的1/2或與果等寬?;ㄆ?~10月。果子次年3~5月成熟。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涼。"
①《貴州草藥》:"利水。治水腫。"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舒筋絡(luò),祛風濕。治細菌性痢疾,腹瀉,風濕骨痛,跌打骨折。"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①治水腫:蒙自赤楊樹皮適量。煎水熏洗患處。(《貴州草藥》)
②治腹瀉:水冬瓜樹、翻白葉。水煎服,胡椒作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榿木、旱冬瓜樹、水冬瓜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蒙自榿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貴州草藥》
來源為樺木料植物旱冬瓜的樹皮。全年可采,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路邊、河邊等陰濕的地方。分布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約10米。枝條有棱,樹皮粗糙,幼枝有黃色短柔毛,葉近革質(zhì),倒卵形、卵形、寬橢圓形或長卵彤,長4~16厘米,寬2.5~10厘米,邊緣近全緣或有細鋸齒,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側(cè)脈8~16對;葉柄長1~2.5厘米。花單性,雄花為柔荑花序,多數(shù),下垂。果序極多數(shù),排列成圓錐狀;果苞木質(zhì),長約4毫米,先端5淺裂;翅果長約2毫米,膜質(zhì)翅寬為果的1/2或與果等寬?;ㄆ?~10月。果子次年3~5月成熟。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涼。"
功能主治①《貴州草藥》:"利水。治水腫。"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舒筋絡(luò),祛風濕。治細菌性痢疾,腹瀉,風濕骨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復(fù)方①治水腫:蒙自赤楊樹皮適量。煎水熏洗患處。(《貴州草藥》)
②治腹瀉:水冬瓜樹、翻白葉。水煎服,胡椒作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