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肝盛脾衰金氣弱,金失承制木生風,每因吐瀉傷脾胃,閉目搖頭面唇青,額汗昏睡身肢冷,舌短聲啞嘔澄清,溫中補脾為主劑,固真理中隨證從。
【注】慢脾風一證,多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閉目搖頭,面唇青黯,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此乃純陰無陽之證。逐風則無風可逐,治驚則無驚可治,惟宜大補脾士,生胃回陽為主。吐瀉亡陽者,溫中補脾湯主之;大病后成者,固真湯主之;四肢厥冷者,理中湯加附子主之。
溫中補脾湯
人參 黃 (蜜炙) 白術(土炒) 干姜 陳皮 半夏(姜制) 附子(制) 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 白芍(炒焦) 甘草(炙) 丁香
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慢脾溫中補脾湯,參 白術共干姜,陳半附苓縮砂桂,白芍甘草共丁香。
固真湯
人參 白術(土炒) 肉桂(去粗皮) 白茯苓 山藥(炒) 黃 (蜜炙) 甘草(濕紙裹煨透) 附子(去皮臍湯泡浸)
引用姜、棗,水煎服。
【方歌】固真湯治慢脾風,人參白術桂茯苓,山藥黃 煨甘草,附子浸泡最宜精。
理中湯(方見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