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大小便不通,經(jīng)二三日危急者,以皂角燒灰研末,米湯調(diào)下一錢,立通。
又方以蜂蜜一盞、皮硝一錢、白湯一盞??招恼{(diào)下;另以皂角于桶內(nèi)燒煙,令兒坐桶上熏之,即通。
又方用草烏一個,削去皮,略以麝香搽上,抹以香油,輕插谷道內(nèi)。名霹靂箭,至捷。
二便不通,百方不效。肚腹脹痛,咽喉窒塞,或痰壅氣喘,水米不下,死在須臾,宜急救之。用甘遂五分,面包煨熟,取出為末,入麝香三厘,搗飯為丸。小兒服二分,大人五分,姜湯送下。
又方以小竹筒抹以蔥涎,插入谷道,以芒硝五錢研細(xì),香油半盞,皂角末少許,令人口含,灌入谷道中,少時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