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集成》 二便證治

    經(jīng)曰∶北方黑氣,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夫二陰者,前陰竅出小便,后陰竅出大便。又云∶前陰主氣,后陰主血。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后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yùn)也,由血而后能潤。此便溺之流通,見氣血之根據(jù)附,而人之所以為生者,以其有此出入關(guān)竅耳。清陽出上竅,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大小二便也。

    倘一息不運(yùn),則機(jī)緘窮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脹氣喘,嘔噦煩躁者,不可治也。凡二便秘,宜八正散;外用掩臍法、蜜導(dǎo)法,則前后俱通矣。

    【入方】

    八正散治熱聚下焦,二便不通。

    淮木通 白滑石 黑梔仁 車前子 瞿麥穗 錦莊黃 白芒硝 蓄(俱等分,看兒大小加減之)

    除大黃、芒硝在外,將六味水煎極熟,加入大黃,再煎十?dāng)?shù)沸,取起,斟出澄清,以芒硝沖服。

    掩臍法治中下二焦積熱,大小便秘。

    連須蔥七莖不洗,生姜一大塊、淡豆豉三錢、食鹽三錢,同搗爛作一餅,銚子烘熱,掩肚臍,以帛扎定。良久,氣通二便自利。

    蜜導(dǎo)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則下焦氣行,而小便自通矣。

    用冬蜜八兩,煉至滴水成珠不散,入皂角細(xì)末二錢,和勻,稍冷,捻如小指大一條,外以蔥涎涂上,輕輕插入谷道中,氣通則便利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