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誤吞銅鐵等物第十一

    作者: 劉昉

    《外臺》∶《短劇》論療小兒誤吞鐵珠子如貍豆大者,經(jīng)年不以為害,后病瘦瘠,食不生肌膚,時下痢,或寒熱,服諸藥自療來反劇不效。有師診之云∶是吞物不消作,法服眾藥所吞物不去,終不瘥。今其家中察之云∶兒近歲常弄十六具鐵珠,覺失一顆,慮是吞之,從來積歲實不以為疑。師出診,乃信是故令病矣,為處湯藥,所患即瘥。復(fù)與將療,其兒肌膚充悅,而忘說其方,且記之。又有一家女子六七歲許,患腹痛,其母與摩按之,覺手下有一橫物在兒肉里正平橫爾,問兒曰∶那得針在肉中。大驚怪,脫衣看之,肉全凈無有刺處,按之兒亦不患針痛,惟覺腹里痛耳,其母即以爪用重重介之,乃橫物折爪下兩段,亦不偏痛。迎師診之,共察。若吞鐵刺物者,其嬰兒不經(jīng)鯁礙。惟恐養(yǎng)兒時,母常帶針身抱兒體,針入兒肌膚中,兒縱覺痛啼呼,與乳臥息便止,遂成不覺,今因腹痛摩之知耳。鐵得土木濕皆生屑易朽,針在人肉中,經(jīng)數(shù)歲,因得血氣,皆朽也,故介之即折,令患腹痛不安。但療腹痛,服溫中湯下,心腹痛瘥。后長大嫁,因產(chǎn)乳不聞道針處為患,故記之。

    《千金》治小兒誤吞針。

    上取磁石如棗核大,吞之及含之,其針立出?!妒セ荨纺ゴ攀鐥椇舜筱@竅,以絲線穿,令吞之吸出。

    《千金》治小兒誤吞鐵等物方。

    上用艾蒿一把銼,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服之即下。

    《千金》治吞錢方。

    上以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即下。

    《千金》又方

    上末木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千金》又方

    上服蜜二升即出。

    《千金》治吞金銀環(huán)及釵方。

    上以白糖二斤,一頓漸漸食之,多食益佳也。

    《千金》又方

    上吞水銀一兩,再服之。

    《千金》誤吞環(huán)及指驅(qū)方。

    上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鵝羽亦得?!妒セ荨酚弥囡嬚{(diào)服半錢。

    《千金》誤吞釵方。

    上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蛏溔~筋縷如薤法皆可用,但立意多食自消。

    《千金》誤吞銅鐵而哽者方。

    上燒銅弩牙令赤,內(nèi)酒中,飲之立愈。(《嬰孺》用水中滓飲之。)

    《千金》誤吞釘針及箭鏃等方。

    上但多食脂肥肉令飽,自裹出。

    《千金》治誤吞針方。

    上取懸針磁石末,飲服方寸匕即下。(古本《錄驗》云∶今吞針在喉中而服磁石末入腹,即含碎石口中或吸針出耳。)

    《外臺》∶《肘臺》療小兒誤吞梅李方。

    上以少水灌小兒,頭盛其水與飲之即出,良。

    《外臺》∶《近效》療小兒誤吞錢在喉中不出方。

    上取麩炭末,以指彈入喉中,其兒當(dāng)便咯出如。

    日華子治小兒誤吞針錢等方。

    上末磁石同筋膜肉,莫令抹斷,與磁石少許同下之。

    《藥性論》治惡瘡小兒吞錢不出方。

    上煮冬葵根飲之即出,神妙。

    《圣惠》治小兒誤吞咽銅鐵物在喉內(nèi)不下方。

    上取南燭根,燒灰細(xì)研,以熟水調(diào)下一錢瘥。

    《圣惠》又方

    上用貘齒骨燒灰,細(xì)研如粉,每服以磨刀水調(diào)服一錢止。

    《圣惠》治小兒誤食發(fā)繞咽喉方。

    上用梳頭梳燒灰,細(xì)研如粉,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

    《圣惠》治小兒誤吞鉤繩方。

    上凡小兒若誤吞鉤繩,繩猶在手中者,莫引之,但以珠當(dāng)若穿了薏苡子之輩就貫著繩,稍稍令推至鉤處,小小引之則出。

    《圣惠》又方

    上以常思草頭一把,水一大盞,搗絞取汁,分三、四遍飲之即效。

    《圣惠》治小兒誤吞鉤方。

    上以琥珀珠穿貫鉤繩上,推令前入至鉤所,又復(fù)推以牽引出矣。

    《靈苑》玉錯散治大人小兒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方。

    蓖麻(一兩,去殼) 寒水石(細(xì)研如粉)

    上入蓖麻乳缽內(nèi),研如膏,旋入石末同研,但旋添入石末袞得干成粉即止,不拘分兩也。有被鯁者,只取一捻致舌根深處,以冷水咽之,其鯁物自然不見,可用竹木片于舌深處用藥試之,立驗。

    《嬰孺》治小兒吞下錢方。

    上取 頭一把,水二升,灌水中十余度,飲之立下。

    《嬰孺》治小兒吞針方。

    上以炭末水服立出。

    《嬰孺》治小兒鯁若吞錢不下。半夏散方

    半夏(二分,洗) 白蘞(一分)

    上為末,酒或姜汁服方寸匕,再服立下。

    《嬰孺》治小兒食飲發(fā)繞咽喉方。

    上取梳頭發(fā)燒灰,服之一錢瘥。

    張渙通氣散方治誤吞銅錢物及鉤繩之類在咽喉不下方。

    象牙(末,燒存性) 鵝毛(燒灰。各一錢) 磁石(一皂皂大,燒灰)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diào)下。

    《莊氏家傳》誤吞錢方。

    上用鍛石為末,酒調(diào)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誤吞錢。神應(yīng)丸方

    朱砂(三錢精研) 半夏(大者三枚,以漿水煮過,研) 石腦油(真者須小,但斟量稀稠抹和得朱砂、半夏二味為度,切勿令稀,旋旋滴少許在乳缽內(nèi),研拌二味藥。)

    上三件同入乳缽內(nèi)研令勻膩,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空心并食前以酒吞下,一日之間吃三服,不過一、二日或三、四日內(nèi)自然隨大便下來,此藥大有神效。不取轉(zhuǎn),不搜覺,但趁逐錢下來。

    《莊氏家傳》又方(此與次方吃了,令咽喉并胸中不噎悶,便吃得物。)

    上羊脛炭不計多少,搗、羅極細(xì),再于乳缽內(nèi)研令極勻膩。每服三滿大錢,以砂糖溫水調(diào)下,不計時候,日五服,臨睡更一服。

    《莊氏家傳》又方

    上以舊經(jīng)穿錢者麻索子二十對(須是元金者,逐旋討得旋燒旋用。)于熨斗內(nèi),以精炭火些小,吹去灰,燒麻索子作灰,乳缽內(nèi)研令極細(xì),只以砂糖溫水調(diào)三大錢,不拘時,一日五服,錢索若帶青色者為上。

    《玉氏手集》治小兒誤吞錢在腹方。

    上用榆白皮濕者,搗爛如泥,用新水調(diào)打半匙許,服之自下?;蚋烧?,搗、羅亦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