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疥第七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疥候∶疥瘡多生手足間,漸染生至于身體,癢有膿汁。按《九蟲論》云∶蟯蟲多所變化,亦變作疥。其瘡里有細(xì)蟲,甚難見。小兒多因乳養(yǎng)之人病疥而染著小兒也。

    《本草》傳一切瘡疥癬、殺一切蟲方。

    油(一合) 雞子 芒硝(一兩)

    上攪服之,少時(shí)即瀉,治熱毒甚良。

    《千金》治小兒頭面瘡疥方。

    上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絞取汁,與蜜和敷之,若有白犬膽敷之大佳。

    《千金》治小兒疥方。

    上燒竹葉為灰,雞子白和敷之,日三。亦治瘡KT 。

    《千金》又方

    上燒亂發(fā)灰,和臘月豬脂敷之。

    《千金》又方

    上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外臺(tái)》∶《救急》療疥瘡及小兒身上熱瘡并主之方。

    黃連 黃柏 赤小豆 臭黃(各一兩) 水銀(半兩,研相和)

    上五味為散,以麻油和,先凈洗瘡,然后涂之,甚佳。

    《外臺(tái)》∶《救急》又療小兒瘡疥神驗(yàn)方。

    黃連 糯米粉(各十三分) 水銀(用八分,研) 胡粉(六分) 吳茱萸 赤小豆(各一兩)

    上六味搗散,水銀手中和唾、研如泥,以豬脂并水銀成膏。先洗瘡干拭令凈,以藥涂三兩度瘥。忌豬、雞、魚肉。

    《圣惠》治小兒疥,瘙癢不止。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 吳茱萸 硫黃(細(xì)研) 蕪荑(以上各一分) 膩粉(一錢)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硫黃研勻,用油一合,蔥一莖切,入油內(nèi),煎蔥黃黑色,去蔥,候油冷,調(diào)散涂之。

    《圣惠》治小兒疥,遍身皆有痛癢不止。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 胡粉 水銀(與胡粉點(diǎn)少水同研星盡。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赤小豆(一百粒)

    上件藥,除胡粉、水銀外,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令勻,以臘月豬脂和涂之。亦治 瘡。

    《圣惠》治小兒疥及身上熱瘡并治之。黃柏散方

    黃柏(銼) 黃連(去須) 赤小豆 臭黃(各一兩) 水銀(半兩) 硫黃(一分,與水銀結(jié)作砂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臭黃、水銀砂子同研令細(xì),用生油調(diào),日三涂之。

    《圣惠》治小兒胎中受風(fēng),長后或身體生疥,瘙癢不止。臭黃膏方

    臭黃 硫黃(各一分) 蔥白(一莖,細(xì)切)

    上件藥研令細(xì),用清油一兩入銚子內(nèi),熬令熟,下少許蠟及蔥白,次下硫黃、臭黃攪令勻。膏成以瓷盒中盛,旋旋涂之。

    《圣惠》治小兒疥及諸般瘡,洗浴苦參湯方

    苦參 丹參 苦楝根 防風(fēng)(去蘆頭,各半兩) 蒴 根(三兩)

    上件藥細(xì)銼和勻,以水一斗,煎至五升,濾去滓,于密室中洗浴兒,以故帛拭干,即涂前膏。

    《圣惠》治小兒疥,癢不止方。

    硫黃(二兩) 白礬灰(四兩)

    上件藥細(xì)研為散,以烏麻油調(diào)如稀面糊,灸疥令熱,薄涂摩之。

    《圣惠》治小兒疥,癢痛不可忍方。

    上用硝石一兩細(xì)研,以生油調(diào)如膏。每用時(shí),先以泔清洗之,拭干涂之。

    《圣惠》又方

    上取羊蹄草根搗末,以豬脂和涂之。

    《圣惠》又方

    上用硫黃細(xì)研,以醋調(diào)涂之。

    《圣惠》又方

    上搗蛇床子末,以豬脂和涂之。

    《博濟(jì)方》治小兒瘡疥及三十六種風(fēng)疾,服之必愈。靈寶丸

    天麻(鄆州者,洗) 天南星 白附子(新羅者) 獨(dú)活 白僵蠶 川烏頭(炮) 羌活(洗) 干蝎(全者。各一兩) 牛黃 龍腦(各一分,細(xì)研旋入) 麝香(半兩,細(xì)研旋入)

    上件十一味,各要上好藥凈洗,日內(nèi)曬干,不用近火,杵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諸色風(fēng)疾,薄荷溫酒下五丸。女人血風(fēng),更入少當(dāng)歸末,溫酒下。如癱瘓風(fēng)下床不得,先用白礬半兩為末,蔥十莖,煎湯溫浴,后用薄荷汁溫酒下三十丸,衣被蓋出汗,別服補(bǔ)藥。如是男子、婦人疥癬瘰 ,并須根據(jù)前法澡浴,服三十丸,出汗,當(dāng)日必瘥。小兒瘡疥,亦須如常浴,每一歲一丸,并須出汗,永瘥。忌熱面、豬肉、魚、毒物等。

    《養(yǎng)生必用》治疥不以久新方。

    白蕪荑(一兩) 檳榔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二錢,別研)

    上為末,油調(diào)抓破擦。

    張渙治小兒疥癬遍身,或頭面生瘡如粟大,浸淫癢痛,搔之膿汁出。雄黃膏方

    雄黃 雌黃(并細(xì)研。各一兩) 川烏頭(一枚,去皮臍,為末) 松脂 亂發(fā)(燒灰。各一分)

    上件除雄黃、雌黃外,以豬脂六兩于鐺中煎煉成油,下烏頭、松脂、亂發(fā)等。烏頭色黑,亂發(fā)消盡,膏成。

    綿濾去滓,入雄黃、雌黃,攪令勻,盛于瓷器中候冷,每用少許涂瘡上,日三兩次用。

    《惠眼觀證》烏粉散治頭上疥瘡方。

    漆HT (二片) 赤豆(一小勺)

    上將豆卷在HT 內(nèi),火 過,取為末,入輕粉少許,以生姜汁調(diào)涂之。

    《惠眼觀證》如圣散治疥癬,他藥治之無驗(yàn)者用此藥,如圣立效方。

    細(xì)辛 蕪荑(魚鹽者) 剪刀草 藜蘆 白礬(研,旋入) 硫黃(研、旋入)

    上六味各等分為末,用面油調(diào)勻,更入豬筒骨髓一條,再研勻和,揩擦瘡上,甚妙。

    《惠眼觀證》乳香膏治小兒疥癬并小兒頭瘡等亦治痱子方。

    雄黃(一錢) 乳香 膩粉(各半錢,研細(xì))

    上用巴豆二十粒,清麻油四兩,慢火渫令焦黃,不用巴豆,入前三味再煎數(shù)沸,以黃蠟半兩,候熔化入凈器內(nèi)。每用先以溫水洗瘡拭干,用藥涂之甚驗(yàn)。

    《劉氏家傳》小兒身癢欲生瘡方。

    何首烏 艾

    上件等分,煮水與浴,永不生瘡。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臟腑熱,毒壅熱滯、瘡疥等。人參飲子方

    人參 大黃 荊芥 天竺黃 甘草(炙。各二錢) 白芷 燈心(各一錢) 鉤藤鉤子(二七個(gè)) 梔子仁(五個(gè))

    上粗杵為末,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滓時(shí)時(shí)服。

    長沙醫(yī)者丁時(shí)發(fā)傳治大人、小兒諸般熱毒瓦斯瘡,疥癆瘡方。

    海螵蛸 硫黃 青礬(各一錢) 蛇床 黃連(各半錢)

    上同為細(xì)末,油調(diào)涂瘡上或干用得亦,此藥太妙。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jì)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shí)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